《臺灣國醫藥報》第一卷第二號(第112號)於1946年10月發行,由蘇錦全擔任發行人兼編輯並以「臺灣國醫藥改進社」出版。蘇錦全在日治時期畢業於浙江中醫專門學校,學成回臺後承接陳茂通以「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發行的《臺灣皇漢醫界》,改以「臺灣漢醫藥研究室」刊行《臺灣皇漢醫報》與《東西醫藥報》。
此篇為祝賀三所撰寫「試述大小青龍湯主同治異之點」,對於大青龍湯、小青龍湯主治差異的解釋。傷寒論中記述:「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又云「表不解,心下有水氣,乾嘔、發熱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滿,或喘者,小青龍湯主之」,是為兩者主治異同之處。
大青龍湯主證為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汗不出,亦可知為散溫機能衰減,其以麻黃辛溫發汗,石膏辛寒以清裏熱;小青龍湯主證為發熱惡寒,咳劇而頭痛,凡傷寒表不解,體溫鬱遏治成高熱而起炎症,以麻黃、桂枝發汗散熱表,細辛、乾薑、半夏以溫散,芍藥、五味子予以收歛,為鎮咳之主劑。因此,大青龍湯為治無形之熱,小青龍湯為治有形之寒,此為兩者主治之所差異者。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