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金瓜石醫院護理師與早期護士的養成

金瓜石醫院護理師與早期護士的養成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金瓜石醫院護理師與早期護士的養成

本照片拍攝於民國60年代(1970年代),為金瓜石醫院診間內醫師看診情形。

昭和8年(1933),日本鑛業株式會社取得金瓜石鑛權後,增資強化鑛區設備與地方建設,金瓜石醫院在此背景下創立。從日治時期到光復初期,在當時的基隆與瑞芳一帶,金瓜石醫院的醫療設備水準僅次於基隆醫院,在鄰近鄉鎮中享有盛名。

金瓜石醫院醫師及護士多為日本人,只有少數臺籍醫師,院內醫師的醫術甚至超越基隆醫院,因此在日治時期,即便交通不便,雙溪、貢寮、牡丹等地的居民仍會翻越本山、遠道前來金瓜石求診。金瓜石地方人口仍相當多的民國50年代(1960年代),全金瓜石醫院的醫師與護士人數超過60餘人。

早期醫院護理人員被稱為「護士」,現護理教育素質提高,護理人員被稱為「護理師」。光復初期,對護理人員的訓練要求較不如今日嚴格,國小畢業後成績優異者,可由學校推薦至金瓜石醫院擔任助理護士,助理護士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護理知識,學習能力強者,甚至在受訓數個月後就能勝任打針、外傷縫合處理等工作,甚至技術超越醫師。爾後,隨著衛生觀念的提高,金瓜石醫院也要求必須初中以上的畢業生才能擔任護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金瓜石醫院護理師與早期護士的養成 / 撰寫者:鄭春山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6978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鄭春山
創作者
鄭春山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