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北市雙溪區燦光寮

新北市雙溪區燦光寮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新北市雙溪區燦光寮

燦光寮的地名由來已久,從有文獻記載,就稱為燦光寮,地名由來在古老傳說有二種說法,一是山上芒花眾多,秋冬時節,芒花開得很燦爛,因此得名;另一種較為大家接受的說法,是當時有一位和尚,在此地搭建一座草寮,吃齋念佛,稱「菜公寮」,後來變成燦光寮。但實際情形並非如此,乾隆38年(1773),漳州人吳沙居住於雞籠八堵,利用現稱的楊廷理古道往返於三貂與雞籠之間,做福佬人與當地平埔族的生意,稱為「蕃割」。而後,隨著吳沙腳步進入此間的漳洲人不少,其中有漳州南靖縣人林燦光(雍正7年至乾隆55年,1729至1790),在此間山區路上居住,搭設草寮,並開設一間中藥行,為路過行人醫治傷骨等,燦光先生一生並無結婚,但有同宗親屬子孫感念其功德,而列在祖先牌位上祭拜。並稱此地為燦光寮。此山則稱為燦光寮山。

燦光寮山在30萬年前為一火山,也是一座一等三角點的山。山頂360度視野極佳,楊廷理古道經過燦光寮山南麓,沿途小支流非常多,則是火山岩漿留下來的痕跡。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新北市雙溪區燦光寮 / 撰寫者:吳杉榮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6976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吳杉榮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