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雙溪的牡丹坑、十三層因採礦而繁榮,人口湧入牡丹坑及十三層,使的這二處飲用水不足。牡丹溪是雙溪河的主流河川,水量豐沛,因此在此處建築水壩,供應牡丹及十三層地區供水,而後更因水利,建有發電廠,是日治時期,北臺灣地第一座水力發電廠,也因有發電廠,因此在下游處才能設置抽水站。
水壩舊址附有舊雙溪鄉公所之說明牌,但說明內容是因金瓜石的礦業需要用水,才設立水壩,此種說法,並未完整正確,燦光寮山南麓水源要引到燦光寮山的北麓金瓜石。需翻過一座燦光寮山,一定需要電源驅動馬達才能完成。但電源何處來,則是水壩發電所產生的。而抽水站內的廢棄抽水馬達,正說明了這個故事。
基本資訊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