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頂雙溪牡丹溪百年水壩遺址

跟頂雙溪牡丹溪百年水壩遺址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頂雙溪牡丹溪百年水壩遺址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頂雙溪牡丹溪百年水壩遺址

日治時期,雙溪的牡丹坑、十三層因採礦而繁榮,人口湧入牡丹坑及十三層,使的這二處飲用水不足。牡丹溪是雙溪河的主流河川,水量豐沛,因此在此處建築水壩,供應牡丹及十三層地區供水,而後更因水利,建有發電廠,是日治時期,北臺灣地第一座水力發電廠,也因有發電廠,因此在下游處才能設置抽水站。

水壩舊址附有舊雙溪鄉公所之說明牌,但說明內容是因金瓜石的礦業需要用水,才設立水壩,此種說法,並未完整正確,燦光寮山南麓水源要引到燦光寮山的北麓金瓜石。需翻過一座燦光寮山,一定需要電源驅動馬達才能完成。但電源何處來,則是水壩發電所產生的。而抽水站內的廢棄抽水馬達,正說明了這個故事。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頂雙溪牡丹溪百年水壩遺址 / 撰寫者:吳杉榮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6976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撰寫者
吳杉榮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