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瓜石金泉寺的左前方山坡地,日治時期曾為日本人的墓園,稱為「番仔墓」,民國58年(1969),日本人的骨骸遷離,現仍存有幾座臺金公司早期職員的墳墓。
後方原附設有火葬場,由於使用率高、影響一般居民居住環境,光復前就已遷移到距金泉寺約300公尺左後方山谷西邊的現址,同時將火葬場的設備加以改善,為當時基隆地區最完善的火葬場。
為避免影響居民居住品質,遺體火化的時間均在深夜,但臺灣金屬鑛業公司結束後火葬場就未再使用,其後雜草叢生、爐台被樹藤覆蓋,唯從地處火葬場對側的山尖鞍聚落遠望過來,仍可清楚辨識火葬場的煙囪。
民國92年(2003)10月,在石山里里長吳乾正的號召下,居民完成金泉寺至火葬場間湮沒的路跡清理,還原為可供民眾探訪的步道,並以鑛山殯葬文化園區的發展概念,積極呼籲官方對金泉寺及其附屬的火葬場進行文化資產的列冊與修復,經地方人士的多年奔走,金泉寺及火葬場於新北市文化局等單位會勘與調查後,在民國107年(2018)列為暫定古蹟,並於民國108年(2019)3月22日公告指定為新北市歷史建築。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