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正文的創作歷程大致分成兩個主要的階段,以返鄉定居為分水嶺,臺北時期的創作主要是以業主的需求所做的商業設計,如畫冊的美術編輯、網路平台的通路建構…回到水湳洞後,商業設計的案子減少,多出來的時間讓他可以從頭摸索木頭的質地、分類及創作,從平面跨界到立體的雕塑和家具的製作。
生活與創作之間已經沒有所謂的劃界區分,林正文侃侃而談四周環境對他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過什麼樣的生活就創作甚麼樣的作品,生活當中的事物給我創作的靈感,我用創作記錄了我的生活,一切都是這麼的自然…」
作家具為創作主力,以前會到海邊撿拾漂流木雕刻,後來大型漂流木禁止撿拾之後,轉而從舊料店尋找舊木頭,這些舊木料有可能是以前某戶人家的橫梁或是窗片、門板,面對這些過往生活的印記,林正文會在創作木頭家具的過程中刻意保留這些印記,再賦予舊木料新的詮釋方式,讓它進入新主人的生活中循環再利用,所以欣賞林正文的家具作品時總是特別感受到一種溫度和年代感。大型木作家具製作後剩下的木料,林正文也會拿在手中把玩,最後變成一個紀念父親的木鈴,或與人結緣的小佛像,藉由作品傳遞人與人之間的難得的緣分。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