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為1997年(民國86年)九月出版之臺灣茶葉起源特色,茶業改良場編輯,內容描述臺灣各產茶縣(市)鄉鎮茶葉特色介紹。竹崎鄉的茶區分布於中和(石棹)、光華、仁壽及金獅等村。環境良好、雲霧繚繞,製成茶葉品質極佳,倍受消費者喜愛。在阿里山高山茶區競爭激烈的市場裡,樹立不錯的名氣與口碑。
竹崎鄉的茶區分布於中和(石棹)、光華、仁壽及金獅等村,1997年(民國86年)茶區面積約270公頃。海拔介於1,200〜1,600公尺的阿里山脈,千峰萬巒,山明水秀,經年雲霧籠罩,氣候涼爽怡人,土壤肥沃適合種茶,加以當地茶農多屬青年核心農民,對茶園栽培管理及製茶技術均非常認真學習,是以所生產的茶葉品質,風味獨特、滋味甘醇,尤其金獅村茶區所生產的「金萱茶」,更是風味絕佳,遠近馳名。1978年(民國67年)石棹農民從南投松柏坑引進青心烏龍種植為開端,直至1983年竹崎鄉公所亦積極輔導推廣,2019年(民國108年)竹崎鄉茶園面積為337公頃。竹崎鄉種植的品種以青心烏龍和臺茶12號(金萱)為主,採收時節大多為四季均能採收,而部分茶農會調節成五季,即春茶、夏茶、六月白、秋茶和冬茶。因山區環境良好、雲霧繚繞,製成茶葉品質極佳,倍受消費者喜愛。在阿里山高山茶區競爭激烈的市場裡,樹立不錯的名氣與口碑。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