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蔦松松湖宮邢府千歲神蹟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蔦松松湖宮邢府千歲神蹟

蔡春期生於1937年,東石鄉蔦松村人,孩童時期因面臨第二次世界大戰,經常躲避空襲,無法順利就讀日本學校,終戰以後,才接受國民政府所實施的義務教育。家族世代務農,自小住在廟前,家族各代皆有參與松湖宮廟務,尤其協助松湖宮眾神明進行濟世服務,擔任助手,是以對相關濟世工作內容知之甚詳。蔡春期本人亦曾擔任蔦松村松湖宮主任委員,傳頌、講述故事都能有相當程度之公信力,其本身亦相當熱衷於講述故事。蔡春期所講內容,以松湖宮神明的靈驗事蹟為主,並對神緣來歷相當清晰,絕大多數皆為親歷現場之神靈傳說,屬於第一線接觸者所生產之文本。

本則傳說講述嘉義縣東石鄉蔦松村松湖宮主事神邢府千歲之事蹟,講述者藉著一開始的小故事,鋪排邢王地位之崇高,受到各方尊重與推崇。接著再講起邢王行醫救世之經驗,最後以其認為較具神奇之救度故事做結尾,屬於系列性經驗講述,藉此傳達出邢王之威望,同時也暗示著濟世服務之困難,更重要是,本則傳說最後點到乩童傳承之不易,也有今日不如以往之慨嘆。在民間思維裡,常有「亦著神亦著人」之說法,這一方面是指神明救世時,除了神助也得要有人助,另一層意涵是即便是神明想要為世人服務,也得有相契合之人力與機緣,並非一蹴可幾,本則傳說之一,傳達民間信仰廟宇在進香或辦廟會活動時,往往希望能邀到地位較崇高者共襄盛舉之民俗思維,尤其是私人小壇往往會對地方大廟之動向有所追蹤,邀請松湖宮邢王參加其進香活動,可以增添其光彩,也能因此與松湖宮之神人建立交流關係,藉此拉抬位階。本則傳說系列二三是同一人之經驗講述,邢王即便是行醫救度無數眾人,若無人傳承也無法使濟世服務延續下去,講述者有種內在隱藏的喟嘆。

在民間信仰觀念中,乩童被神明採用必須經歷過幾個試煉過程,首先是需要在「辦公事」或社區眾人皆在時,顯現感應,由眾人認定是否真與主神有感應互動,其次則還得經過家人認同,向九玄七祖擲筊,由神明向其祖先「買」下乩身,最後再經歷訓乩,才有可能為世人服務,本則傳說最後講述兩名青年才剛在顯現感應過程中,便無法承受邢府千歲之「重駕」,除了表達惋惜外,講述者也藉此凸顯邢王神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蔦松松湖宮邢府千歲神蹟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Media&id=56851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資料來源
現場採錄取得
創作內容指涉地點
嘉義縣東石鄉、朴子市
創作者
蔡春期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20/06/07
資料使用語言
臺語
媒體類型
影片
出版者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1945~)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