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太平歌樂

跟太平歌樂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太平歌樂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太平歌樂有關的相片,第2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四管」,指的是北管、南管、正音、太平歌,太平歌又稱天子文生或天子門生,「天子文生」是「天子門生」的諧音,皆指太平歌。太平歌是一種流傳於臺南的樂種,也曾被稱為「乞食調」,會稱為天子門生是因為太平歌大都奉祀鄭元和或呂蒙正為祖師爺,因此自稱自己為天子的門生。中部地區也可見太平歌的蹤跡,不過多數團體都自稱為歌館或品館而已。
        太平歌的歌曲與曲調多數是吸收南管而來,但是在其所用的樂器上與南管不同,且唱腔與唸法上也不同致使太平歌與南管在風格上有非常明顯的差異,太平歌為清唱的音樂,以絲竹伴奏,主要樂器有:月琴、殼子絃、笛子、二絃、洞簫等,近年來多以琵琶取代月琴,正逐漸南管化的趨勢。目前全國可能只有下茄萣金鑾宮設有四管,金鑾宮的四管社團各自有自己的名稱:北管-靈宵殿振樂軒、正音-田都府茄鑾平劇社、南管-振南社、太平歌-太平歌樂社,民國37年金鑾宮就已有四管社團活動的記載,但一般只在一年一度的建醮時才能看到四管表演,因此,金鑾宮的太平歌樂社曾一度面臨倒館危機。緣於缺乏後進學習,老班底不斷凋零狀況下,太平歌樂的傳承面臨極大考驗,幸有郭江清先生的努力與不放棄,這項傳統文化終於迎來一群認真學習的學生將其繼續傳承下去,而負責教授太平歌的郭江清先生從24歲開始教授太平歌,至今已超過一甲子的時間,曾榮獲第23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之民俗音樂四管獎。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乞丐調、乞食調、天子門生、天子文生
撰寫者
何慶皇
所屬族群
閩南
保存者/保存團體
下茄萣金鑾宮太平歌樂社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