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拍攝於臺南市安平區「林默娘公園」左側停車場。照片中央為完成主桅修復後的「臺灣成功號」,船身下方已經以支架固定、後方則為造船廠。
照片中的「臺灣成功號」於2008年(民國97年)11月動工,2010年(民國99年)12月04日「臺灣成功號」於此照片右側的岸邊(今林默娘公園南側停車場)辦理啟航儀式,接著從其後的安平漁港港道出港,航至鹿耳門溪口下錨,再由膠筏群將船上的神像與賓客接駁入溪上陸,將船上的鄭成功神像安置於溪口的「鎮門宮」後完成整個首航儀式。
在這張照片中還不見現今的「1661臺灣船園區」構物,僅可見停車場旁的草皮。據新港興造船廠負責人、建船修船超過半世紀的「金龍師」陳金龍司阜口述,當年他和「臺灣成功號」建造案雖擦身而過,但是命運的安排和傳承造船工藝的使命驅使之下,他以僅四百多萬元的經費接下了當時斷桅、傾倒的「臺灣成功號」修復工程標案,為的不是賺進多少錢,而是不忍放置在離自己造船廠咫尺距離的「臺灣成功號」日漸損壞,也希望貢獻畢生的造船經驗,讓臺灣手工造船技術和經驗得以代代相傳。陳金龍表示,當時進入「臺灣成功號」的下層船艙內,發現船肋骨、艙板皆因泡水而受損嚴重,感到非常痛心!他建議將台灣船修復到可供展示的程度,因為要復航幾乎是不可能了!從修復後的船身外觀幾乎看不出當年損壞程度之重,如今民眾可以登船略覽古船的結構與造船技術,陳金龍司阜功不可沒。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