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由彰化縣福興鄉公所提供,拍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位於彰化縣福興鄉振興巷10-1號,1996年(民國85年),經21年建造的廟大致已完成,以1997年(民國86年)1月下旬為大致建造完成時間。
建廟者黃奇春出身於貧農,常夢見一些靈異現象,有天夢見來到某仙境,一位持杖老者告訴說來此開墾,要留風水安置住在這裏的好兄弟,於是發願將蓋魚塭所剩的60多坪地立基蓋廟。他常夢見一座全是貝殼和類似地瓜的一種石頭蓋的廟,認為是三清所託。於是,他收集了唐冠螺、鐘螺、錐螺、蠑螺、寶螺、玉螺、鳳凰螺、海兔螺、法螺等貝殼,又從恆春鎮四溝里買許多沙積石來建廟。其施作是先用鐵絲固定珊瑚貝殼,然後再慢慢灌水泥,待固定後,才將鐵絲拆除,繼續疊上另一層。除了樑柱、屋頂及牆壁僱工興建外,其餘牆壁及圍牆以及廟外祀奉副神的小廟,都是他石親自動手舖面。不論是八卦門、八卦窗、小橋欄杆、迴廊牆面,都鑲滿貝殼。
附近的秀厝、福南村民看著黃奇春蓋他的「夢中廟」,起初覺得不可思議,看久了也就習慣。村民們喚黃奇春作「怪春」,多人稱他的廟為「貝殼廟」。在2001年(民國90年)報導時說此廟已是全省有名,許多遊覽車會載著遊客到此一遊。黃奇春總以廟地僅一甲左右,緊鄰墓地,停車場和出入巷道狹小為憾,時常義務指揮大型遊覽車進出。建廟後,他仍未放棄其熱帶魚養殖工作,因此在廟旁仍可看到他的魚塭。為了展現貝殼創作藝術,廟內有各種貝殼創作鹿港天后宮的模型廟與麒麟等。廟內一個有2公尺高、3公尺長稱為「千禧貝殼龍」的龍形裝飾,為他慶祝千禧龍年而作。兒子黃棟輝則從日本、菲律賓進口高蛤扇貝、海樹、礁岩等物,用類似剪黏方式,製作成小型飾物盒,在地下室販售。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