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十全腔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共15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十全腔有關的相片,第14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十全腔又稱「十音」或「十三音」、「十三腔」,屬於雅樂的一種廣泛的被使用在特殊的重要祭典中。有關「十三腔」的由來根據李添貴先生歸納,「十三」為樂器種類數量,「腔」指的是傳統樂譜裡的音譜。十三種樂器包括採用胡琴、琵琶、三弦、笛、簫、笙、管、叫鑼、鱷鐸、餅鼓、檀板、三音、雙音等。而十三個音譜即是工尺譜裡常見的「合、士、一、上、ㄨ、工、凡、六、五、乙、仩、伬、仜」。過往的十全腔或十三腔腸廣泛的被運用在重要的國家祭典,如祭孔,流傳到民間後成為在寺廟裡重要的「聖樂」組織,尤以鸞堂最為興盛,甚至於其所施行的儀典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本市十全腔資深樂師李添貴先生,於日治昭和6年(1931)4月20日出生於草衙,畢生致力於「聖樂」的傳承,其中不乏各地重要鸞堂與寺廟組織,包括佛公天后宮、龍鳳殿、至善堂、龍湖廟、鎮南宮、率性佛堂、至誠堂、朝陽寺、至光堂、鳳儀宮、左營保善宮、正善堂、揚善堂、鳳山大將公廟、林園廣濟宮、林園鄉廣應廟王媽聖樂團等,並在民國82年獲教育部頒贈「薪傳獎」。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SA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SA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SA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十音、十三音、十三腔
撰寫者
李橙安
所屬族群
閩南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