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採茶

跟1.採茶有關的相片,共3張
跟1.採茶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1.採茶有關的相片,第2張
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採茶時,茶簍是用來裝茶菁的器具。用竹子編織而成,所以即使茶菁裝滿,下方的茶菁不是於被悶壞而還能呼吸,以保持茶菁採摘的新鮮度。

  一般最佳的採茶時間在中午12時至下午3時前,茶菁採收以嫩葉與嫩芽為主,採摘標準視老嫩程度而定,一般為一心兩葉至三葉。採茶過程中不能損傷葉片,否則將會降低茶的品質,剛採的茶菁要先置在陰涼通風處,及避免擠壓,以保持茶菁新鮮度。

  茶農第六代、茶園的主人高義泰先生口述說明:採摘時裝茶的竹簍,我們稱它為頂笇(竹卡)、茶笇(竹卡),這是用在採茶的時候揹在腰部採摘放茶用,選用的竹子一般是桂竹或刺竹,但刺竹的韌度沒有桂竹好,所以大部分是用桂竹編織。茶簍有不同的大小,小簍的約裝4~5斤茶業,大簍的約8~10斤。大小簍的選擇是依採茶時葉菁採摘、成熟度的因素,好採又具成熟度時,採的量就會很多,就需要大的茶簍,如果要採的是細嫩的茶菁(例:東方美人),就用小一點的茶簍。有時要更細嫩的茶葉,還可能會用更小的簍子,像一心兩葉的茶葉,手根本沒辦法抓著多少、多久,就會用更小的頂笇(竹卡)來裝細嫩的茶菁。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1.採茶 / 撰寫者:金冠宏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NC 3.0 TW + /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 2.0 推動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560779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NC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國家文化記憶庫專案 2.0 推動中心
撰寫者
金冠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