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對於廣播文化記憶,本專案團隊也於2019年5月25日實地前往嘉義縣民雄鄉國家廣播文物館,參閱該館館藏,對照本專案之國家記憶性質。
惟國家廣播文物館為現地性質的國家記憶場址,從建築物,到內部設備,完全為一個大整體的共同記憶體,保留物件,就能保留記憶情感的空間,專屬於該地獨一無二的專屬見證物。
但國家記憶的奧妙之處在於不同的氛圍與條件下,一樣是時代見證。一個是見證日本國殖民政府的雄心壯志,用整個國家機器動員,用當時最新的設備,最寬敞的電台場域,日本技術一流的工程師,一流的廣電人才,一流的無線電技術。
嘉義之音這個地下電台卻是截然不同的對比,類似的廣播用部品,具體而微的縮影,大電台的迷你縮小版,卻是國家動員來對它抄台取締,狹窄克難的播音空間,拼湊起來的土法煉鋼設備,主要由非科班的素人業餘(玩家)投入,完全不符專業廣播需求,亂中有序,卻能掀起空中的廣播革命,引起民心思變,動搖中國國民黨長年執政的國本。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