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勢」聚落位於內埔鄉西南,北為竹圍村,東為上樹村,南為振豐村,日明治34年(1901年),新北勢細分成「新北勢」、「四座屋」、「細庄仔」三個小聚落,但後來又合稱為「新北勢」。「新北勢」是指現今台一線公路右側的豐田和振豐村,舊稱新北勢庄,時至今日內埔鄉民仍習慣稱此地區為新北勢。新北勢在清康熙40年(1701年)仍屬閩南人的聚落,朱一貴事件後,客庄民團攻佔了原為漳州人的庄頭新北勢庄,並於乾隆年間興築隘門,剌竹環繞在外,以防上平埔族或其他族人的入侵。新北勢庄原有東西南北四隘門,現僅存東隘門。此東柵門又名「豐田隘門」,屬於聚落型之柵門,為早期客家聚落之特殊空間表徵。日本時代,實施市街改正計畫,拆除原本的夥房聚落,拓寬道路,街道兩旁陸續蓋起樓房,並隨建築年代不同出現有別於客家傳統的街屋,融合西洋與傳統磚造風格,此時期此地改稱為豐田村;由於人口增加,分成豐田、振豐兩村。進入新北勢庄內,可聞到甘甜的豆豉味,新北勢以農產品加工著稱,有嘉豐蔭豉、新豐農產品、良豆季農產蔭豉等店,懷忠路上有鍾家夥房、張氏老診所;新中路三山國王廟附近,商店林立且都具有其特色。位於新中路的「豐田老街」,過去是豐田地區的繁華商圈,為十八世紀中葉發展而成的古老聚落。以三山國王廟為核心向兩旁散落著洋式街屋,融合西洋古典元素及臺灣紅磚的建築特色。廟口左側的坤協盛的店門口兩側有虎做裝飾,鴻祥雲雜貨店高高的牌樓上有一隻展翅欲飛的大鷹,賢記雜貨店、晉興雜貨店外牆都是用洗石子建材,整條路上到處可見華麗莊嚴的巴洛克建築,在六堆地區僅見。豐田老街保存非常傳統的聚落生活,因此路旁的小店及黃昏市集頗能勾起懷舊情懷,老街上的建築大約70%為老屋。近年來有藝術家進駐,透過老街的彩繪裝置等多種媒材的藝術呈現,讓原本保有傳統廟埕與街屋懷舊氛圍的豐田老街,注入更多的生命力。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