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麟洛庄聚落

跟麟洛庄聚落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麟洛庄聚落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據臺灣地名辭書記載:本鄉清末屬於鳳山縣港西中里的一部份,包括凌洛、田心、徑仔和竹架等庄,日明治37年(1904年)由阿猴廳阿里港支廳麟洛庄管轄,轄下有麟洛、田心、徑仔、上竹架、下竹架、老田尾、新庄仔、潭底、新園等部落,日大正9年(1920年)制度改正時,本鄉行政區改高雄州屏東郡長興庄管理,全鄉同屬麟洛大字。民國35年(1946年)屬長治鄉轄下,民國40年(1951年)幾經馮信麟等村民的陳請,於同年正式從長治鄉分出升格為麟洛鄉。本鄉劃分為七個村即麟蹄村、麟頂村、麟趾村、田心村、田道村、田中村、新田村等。麟洛是在明鄭末清領初期,由原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的徐俊良等人到此地開墾,徐俊良據傳是鄭成功的糧運官,當臺灣納入清朝版圖時,徐俊良等先民便隨一部份鄭氏譴軍返回大陸,其後徐俊良之子徐蘭桂攜帶二子與其他同血緣地緣的族親來臺,開始對麟洛進行開墾,並發展逐漸成以徐姓公館為中心的麟洛地區。始墾之地有兩種說法一是徐家人先開墾現今之新田村一帶,第二則説是先開墾現今警察分駐所這一帶稱街仔巷,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發生朱一貴事變,客家族群自動組織的防禦兵團,之後演變成六堆組織,長治與麟洛同屬於前堆。

對於麟洛地名的演變從清代到日治各有寫法,緣由說法眾多,但對當地人來說認為徐俊良先賢開括之初曾多次發現大龜,有龜必有麟,乃象徵麟趾呈祥之兆。又有口傳有人看到麒麟在此嬉戲怡然自樂,故名麟樂,不久大龜消失為紀念在此落腳改麟落,後當地人認為應去掉草字比較有出頭路,所以正是名稱為麟洛。

本鄉西接屏東市,東鄰內埔鄉,北連長治鄉,南面竹田鄉,地勢平坦交通便捷,鄉內設有麟洛火車站。餐飲以客家菜及客家粄條為特色,還有配合農民作息的黃昏零售市場,鄉內四處散佈著大大小小不同造型的伯公祠,但麟洛鄉有別於其他一般客家庄,是每一村落除了伯公祠外,都雍有一間信奉不同神祇的大廟。如麟頂村供奉鄭成功廟(開臺聖王),麟趾村供奉福聖宮,麟蹄村供奉五穀宮及永興禪寺。此三村協議合辦每年的新春祈福及完太平福儀式,地點在鄭成功廟廣場。麟洛庄一年一次的年度大事九如王爺奶奶回娘家的繞境儀式,相傳兩百年前本庄的徐秀桃在現今麟頂村上游的北柵門邊一條老埤圳溝洗衣,被剛好路過的九如王爺相中,丟了一只訂情木盒漂向徐秀桃腳邊,秀桃撥開木盒反覆好幾次但木盒仍漂向於她不得已只好撿回家,打開一看是漂亮的金花,至此秀桃就生病不起,家人就去問神明,說秀桃已收了九如王爺的定情之物,王爺要娶她為妻。一段姻緣造就了兩鄉(九如與麟洛)之間的情誼。所以有「九如姑丈,麟洛大舅」的俗語。麟洛庄開庄時盜賊橫行所以庄外四周都種植莿竹做為防護,在庄裡面的庄頭庄尾設有二支天燈,稱上天燈、下天燈以竹竿高架燈火,使夜歸人在遠處即能以燈火為目標,平安歸來,上天燈在鄭成功廟前,燈台從當年的竹台換成鋼筋水泥,讓村民見證先民奮鬥的精神象徵。民國70年(1981年)省道台一線拓寬四線道為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道路兩側快速發展,不但店家林立,全鄉各重要的行政單位也幾乎沿路旁興建,成為全鄉最密集地區。麟洛庄內有著傳統伯公、敬字亭、夥房建築體還有著濃濃的客家文化及美食。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麟洛庄聚落 / 撰寫者: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58512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屏東縣政府文化處
所在地-地址
屏東縣麟洛鄉麟頂村、麟蹄村、麟趾村、田心村、新田村、田道村、田中村
別名
麟洛鄉聚落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641882
所在地-經度
120.517834
是否開放
所在地-名稱
麟洛庄聚落
資料來源
臺灣地名辭書;網路資料;地方受訪者:徐泰雯民國66年(1977)生
撰寫者
社團法人屏東縣深耕永續發展協會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