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鎮一新社區配合921地震後,在生態旅遊、青年壯遊、環境教育及里山社區的重建發展方向,居民對植物的調查保育與生態旅遊、民俗與文化藝術利用等已日益重視,並在特有生物中心、林務局等跨域輔導下規劃訪客學習與遊憩行程,並練習解說。居民期望這條生態步道能結合台灣白魚保護、環境教育、地方創生及郊山健行等多功能發展。
埔里鎮一新社區的樟湖溪步道,是兼具文化、生態與產業功能的傳統小步道,因為特殊的環境,擁有豐富的蕨類資源。常見的蕨類植物約有50種,以網脈突齒蕨、觀音座蓮、筆筒樹、台灣桫欏、鬼桫欏、半邊羽裂鳳尾蕨、烏毛蕨、沙皮蕨、廣葉鋸齒雙蓋蕨、橢圓線蕨、崖薑蕨等最具有代表性。網脈突齒蕨(Pleocnemia rufinervis)葉叢生莖頂,葉柄長50~70cm,葉片闊卵狀三角形,長寬近似,約60~90cm,二回羽狀複葉至三回羽狀分裂;最基部一對羽片的最基部下側小羽片最長且羽狀深裂,並常有獨立的小羽片;小羽片長矩形,長約10cm,寬2~3cm,末裂片凹入處具斜上突起之短齒;孢膜圓腎形,著生在游離脈上。是臺灣特有種,普遍存在低海拔山區,埔里的樟湖溪步道與鯉魚潭附近特別常見。
雖然蕨類的分類及辨認是相對比較困難的分類群,但是它們在形態、生態與應用上都有特色,既迷人又有生態教育上的意義。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