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大地震後,埔里朝生態鎮、蝴蝶小鎮發展,鯉魚潭也成為埔里生態旅遊景點。鯉魚潭,原是一處天然湖泊,在地人習稱為『鯉魚堀』,潭水長年清澈碧綠,湖邊有寬敞平緩的散步道及穿梭林間的森林小徑,是休憩賞景,看蝶舞蜓飛的好地方,也是埔里人喜歡悠然獨享的後花園。
潭區四面環山,海拔525公尺,面積約20公頃,環湖步道約2,200公尺。一道長100公尺的柳堤穿越湖中央,分隔南潭及北潭,四周山嵐瀰漫,所以又稱「小西湖」。鯉魚潭的水,蘊育出特殊的地景、生物多樣性及水環境生態系,在全國濕地生態系統保護的角度來看,真的是一塊瑰寶。
湖邊森林植物及水生植物超過200種,鬼桫欏、逆羽裡白、網脈突齒蕨、印度杏菜等是最常見的代表性植物。但很可惜的是,這裡的柳堤長期以來種植的都是外來種的垂柳,而且遭受921大地震及其後欠缺經營的影響,多株枯倒與生長不好。暨南大學科技學院社會責任計畫,自2017年開始輔導生態旅遊活動及環境營造,並於2020年4月13日帶領在地居民與業者一起在柳堤及潭區步道種下真正代表台灣特有種的水社柳20株,為特有種的保育略盡力量,也更凸顯在地特色,成為名實相符的柳堤。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