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1地震後重建的道路、社區多種有樟科植物;牛樟因有貴重的醫藥用途,老樹已難發現,但在埔里有很專業及產量非常大的採穗、扦插、育苗、栽種等牛樟栽培產業。
台灣的樟科植物約有70種,其中樟樹及牛樟是921地震後重建區環境綠美化、蝴蝶食草植物、造林、木雕、牛樟芝保健產業與生態旅遊的重要資源。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分布中國大陸、日本及台灣中低海拔山野,因木質芳香,耐水防蟲,常用於雕刻及家具;樹幹可蒸餾製造樟腦、樟腦油及各種工業與醫療、芳香產品。清朝及日治時代,埔里的製腦業曾經非常發達,政府更設有樟腦局專責其事。牛樟(Cinnamomum kanehirae),是台灣特有種,特產全島2,000公尺以下森林,木材是貴重建築、雕刻及栽培牛樟芝的材料。要區分這兩種長相很近的樹木,有點不簡單,從樹幹來看,樟樹的樹幹表面具有粗而明顯的縱向深溝,牛樟的溝狀裂則細而較不明顯,樟樹的葉子有明顯的波狀邊緣,葉背粉白色,牛樟的葉子沒有明顯的波狀邊緣,且葉兩面都是綠色。
埔里近郊的樟樹大樹都已被砍伐,但在珠仔山老樹公園、大城里副產加工廠樹木公園、桃米里桃源國小、紙教堂園區等仍留有胸徑約100公分的幾棵老樟樹;鯉魚潭則有傳說的潭中樟公神木與設置樟公亭的美麗故事。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