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戰役

基隆戰役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這張地圖是光緒10年(1884)法軍攻打基隆時所繪製的「攻擊基隆」圖,其中記載清法戰爭時清廷在基隆部屬的礟台與大砲種類,以及法國軍艦配置位子。

光緒9年(1883)中國與法國因為安南宗主權問題,於北越發生衝突,清軍派出黑旗軍劉永福應戰,最後法國海軍上校Herry Riviere陣亡。法國改組殖民政府,分令海軍中將孤拔(Anatole Courbet)與陸軍少將布義葉(Bouet),統籌海陸軍務。

光緒9年(1883)清法兩國開戰之初,清廷即訓令沿海各省嚴防法軍。當時臺灣到劉璈以臺南、臺北、澎湖為防守要地,又以臺南為最重要。然而劉銘傳以巡撫身分來臺督辦時,卻認為臺灣南部該季節的風向輪船無法靠岸,且法國艦艇大多需要燃煤,如此一來,有煤礦的基隆反而有可能成為法軍首要攻臺據點,因而改變原有劉璈的防禦策略,將南部軍力北調。

光緒10年(1884) 8月3日傍晚,法軍艦隊開到基隆外海,以要求補給為藉口,但被劉銘傳所拒,法軍於5日上午大舉發動砲擊,基隆守將在劉銘傳督戰下包括章高元、蘇得勝、鄧長安、曹志忠等人在大沙灣夾擊法軍。法軍在這一天中幾乎毀了基隆的砲台設施,於是清軍退入第二線。法軍第一次在大沙灣以四五百人的陸戰隊在砲火的掩護下登陸,第二、三天則展開激烈槍戰,最後清軍反攻將法軍營陣攻陷,法軍退回艦上,第一次的登陸戰遂告失敗。8月29、30、31日,法艦再次砲擊基隆,基隆守軍亦開砲還擊。孤拔將軍採用港口封鎖策略,兵分兩路:一路正面攻基隆,一路攻滬尾。

同年10月1日,法軍在孤拔親自指揮下,於今日仙洞一處海岸登陸成功,守軍蘇得勝、章高元與曹志中等人極力抵抗後,轉進第二線;10月3日,法軍在無抵抗下向前推進,佔領基隆西部;10月4日,法軍又攻破大砂灣,基隆市區終告淪陷,清軍退到月眉山與獅球嶺一帶據山險防守;10月8日法軍攻佔獅球嶺各堡壘,基隆遂全為法軍所佔領。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基隆戰役 / 撰寫者: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557497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中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資料來源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
時間迄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時間起
1884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