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20年(民國109年),位於彰化縣芳苑鄉芳漢路王功段2號。福海宮坐東朝西,面對台灣海峽,主祀媽祖,相傳明末清初即已創建,是當時商船漁民往來閩台海域的守護神。福海宮佔地很廣,擁有五千坪停車場,廟前的牌樓十分莊嚴壯觀,正殿建築四平八穩,媽祖坐鎮神殿中,千里眼、順風耳分侍兩側。後殿樓高三層,備有膳房供住宿,二樓是圓通寶殿,供奉觀世音菩薩及十八羅漢,三樓為凌霄寶殿,奉祀玉皇大帝。福海宮是芳苑鄉有名的媽祖廟,也是王功村居民的宗教信仰中心。
1812年(清嘉慶17年),時任彰化縣令的楊桂森精通堪輿術,出巡至此,看出福海宮所在地乃「龍蝦穴」,有鑑於當時的福海宮廟宇窄小,又是「土埆厝」,實在不相配,於是倡議改建。福海宮是依據原址退後三尺興建,廟埕豎立兩支旗桿,象徵福海宮具有「官廟」地位。
福海宮香火鼎盛於嘉慶、道光年間,因為當初王功港作為鹿港外港,商船需要從福海宮前的海口進出。後來的漁船捕魚,也需要從這個天然海口進出內外海,於是當地的討海人咸認那是一個「穴」,是個好地理,並且流傳著,這個連接外海的天然海口,是要讓福海宮的媽祖方便返回大陸湄洲。如今福海宮前面興建了永興海埔新生地,海域變成了陸地,當年的港口早已不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