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臺灣省婦幼衛生研究所印製之優生保健與婚前健康手冊封面。
隨著「兩個孩子恰恰好」的節育口號成功,台灣的人口的淨繁殖率降到替代水準以下,可能導致人口老化等不利影響。因此從1980年代起,人口政策逐步修正,不再強調節育,改以優生保健為主,以提高人口素質。如1980年的「推行臺灣地區新家庭計畫四年計畫」開始針對不同族群提供優生保健教育,包括避免青少年未婚懷孕的衛教、針對身心障礙的個案協助,或針對婚齡婦女提供婚前健檢,以減少新生兒遺傳性疾病等。
依大內衛生所家庭計畫人員黃素英女士口述,她從1972年開始挨家挨戶推動節育工作,1980年政府正式將家庭計畫人員從約僱員轉為護理佐理員,政策也開始轉向優生保健工作。2000年黃素英女士退休,她表示:「當時大家都已經有認知(節育)了,我的職缺也不再有人遞補」。但政府卻也開始面臨少子化挑戰。30年間的政策變化映照出的不只是生產本身,更是社會快速變遷的社會經濟結構與家庭價值。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