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法戰爭

清法戰爭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清法戰爭又稱中法戰爭、中法越南戰爭,發生在清光緒9至11年間(1883年底至1885年間)的一場戰爭,起因是清朝與法國因為越南主權問題而爆發的戰爭。西元1881年,法國策動越南反朝貢運動,甚至打算讓當時的越南不再承認中國為宗主國。西元1882年,越南發生政變,法國出兵越南,除了在越南展開戰事外,法國另派部隊攻打雲南邊界,此時清朝政府正式派兵「保護」越南,清法雙方衝突一觸即發,互有傷亡,但法軍佔上風,並由海軍上將孤拔統率遠東艦隊,擊敗清朝福建、南洋兩艦隊,取得臺灣海峽制海權。而後於光緒10至11年(1884至1885)戰爭後期先後佔領臺灣雞籠和澎湖,並於台灣雞籠、滬尾與澎湖間引發著名的清法戰爭西仔反戰役。

清法戰爭過程中,法軍的陸海二軍雖於多數戰役佔上風,但未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澎湖等地,卻因於滬尾戰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臺灣全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戰爭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訢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但後期勉強在臺灣形成僵局,且有馮子才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並成功奪回諒山,導致法國茹費里政權垮台。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清法新約》,大清帝國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朝重新重視海防,清廷推動了臺灣建省,以強化東南沿海的防務,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也同時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開始利用與英國等強國的關係增加談判籌碼。

這張圖是光緒10年(1884)10月刊載在法國《世界畫報》上的一張圖片,內容描繪清法戰爭時法軍在越南與清軍激戰的場景。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清法戰爭 / 撰寫者: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Event&id=556058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中法戰爭、西仔反、中法越南戰爭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資料來源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
時間迄
1885
時間起
1883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