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新砲台

新砲台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淡水「新砲台」是孫開華於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滬尾之役戰爭前,在油車口所督建造的新砲台,位置約在紅毛城的西北方。根據當時記載,光緒10年9月6日(1884)清軍為抵禦法軍攻擊,在靠近河邊碼頭上方的山丘上趕造新砲台,並且挖掘壕溝,但新式砲台卻並未裝上新式大砲。9月27日,法軍從海上轟炸白砲台、新砲台後,砲台全毀。然而新砲台後方山坡駐紮的清軍部隊,卻因為位置地形甚好,無法從海上看到軍營所在而逃過轟炸命運。

根據考證,當時的新砲台建造在油車口,因此又稱作為油車口砲台。而在滬尾砲台東北方,有另一新砲台稱為「中崙小砲台」,因新砲台跟白砲台的位置混淆,時常造成誤稱。而這幾處礮台與現今滬尾礮台之地點皆十分靠近,不難想見,油車口戰略位置之重要。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油車口砲台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建築師(年代不詳)。[滬尾砲台圖片檔:淡水地區砲台分佈圖]。《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30/e0/44.html(2020/08/20瀏覽)。
資料來源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