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戰備米

戰備米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PDM

金門馬祖是台澎的屏障,是戰地前線。因為要備戰,所以,必須儲存充足的彈藥和米糧,以免戰時被敵人封鎖而影響大局。任何物資都有一定的保存期限,所以,對這些戰備品的處理,有時得費一些心思。即將過期的彈藥如何處哩,我非軍人,實情不得詳知。而米糧等食物,就只能用「推陳儲新」的辦法,把舊的戰備米,依照時間排序逐漸釋出,讓全區軍民「共體時艱」地吃下肚子。

耆老說,從前馬祖也有種植小麥和稻米,這種農作我沒看過,故推想那一定是古早、古早前的事了。兩岸軍事對峙,軍民主食來自台灣,每次登陸艇(補給艦)搶灘,負責「清運」的阿兵哥就趕著潮水,和時間賽跑的卸下軍需糧秣。物資各有歸屬,大米則運往位於介壽國中小下方的「米絞」(碾米廠。ㄇㄧˊㄍㄚ+,miˊka+),一袋袋米糧堆積如山,裡面盡是未加工的糙米。

脫了殼的稻穀即為糙米,這是營養成分最高的米,但一般人嫌它口感不佳。為了出清戰備米糧,戒嚴時期的軍政府管制台灣優質白米進口。所以,當時的馬祖人,即使有錢也吃不到蓬萊米。偶而有人走私進口,這些珍貴食物可是用來療傷養病的,都是在生病「嘴厚」(食慾不振。ㄘㄨㄧˇㄍㄠ^,tshuiˇkau^)時,熬一鍋粥配罐頭醬瓜,當救命「仙丹」的。

糙米是健康食物,但它的外觀不討好、口感不佳也是事實。所以,主管單位規定,將100斤的糙米碾去7%的粗糠,就成了馬祖軍民所說93米,這是第三級的米糧。若精緻一些碾去10%的粗糠,就是次級品的90米。最高級、最精緻的是85米。因為產量少,有錢無處買,不是一般民眾能吃得到。偶而有90米釋出,大家就趨之若鶩的「趕」到村公所購買。

碾下來的米糠,一麻袋售價50元。民眾買來餵豬養鴨,也有外省籍的老師拿來做燻臘肉、燻香腸。歲月如梭,這些都是數十年前的往事,如今回想,依然清晰如在眼前。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戰備米 / 撰寫者:陳高志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53281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取得對象
連江縣文獻中心
撰寫者
陳高志
創作者
不詳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6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