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名為喬治.勒斯萊.馬偕,1844年3月21日出生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左拉村,其父母為蘇格蘭人,1830年移居至加拿大。馬偕從小就讀師範學校,15歲畢業後就擔任小學教師一職,21歲進入多倫多大學及神學院進修深造,1867年轉往紐約的神學院,1870年畢業於普林斯頓神學院後,向加拿大總會提出申請海外宣教師。1871年離開加拿大至香港、廣州、汕頭等第,最後抵達至臺灣打狗。同治11年(1872)李庥牧師陪同之下抵達淡水,開始在淡水、五股坑、新港社、和尚州等地設置教會、同時進行醫療等工作事宜,並且從國外運輸蔬菜種子介紹農民種植。
同治12年(1873)開始行醫後,另租民房作為醫館,而後名為「滬尾醫館」。光緒4年(1878)與五股坑教會陳塔嫂的養孫女張聰明女士結婚。光緒5年(1879)將馬偕船長夫人所捐贈的經費作為建置醫院跟傳教的基金,而後馬偕興建一座新式醫館命名為「滬尾偕醫館」以紀念「馬偕船長」。光緒10年(1884)清法戰爭期間,協助劉銘傳醫治傷亡官民。
光緒26年(1900)5月聲音開始沙啞,經診斷後被斷定為喉癌,光緒27年(1901)6月2日病逝於淡水寓所,享年58歲。依馬偕的遺言,遺體安葬於淡江中學後面私人的馬偕家族墓園。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