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約1900至1904年(明治33年至明治37年)間,於彰化縣北斗鎮,中部地區抗日事件頻繁,主要基地在雲林縣古坑鐵國山,由柯鐵(一名柯鐵虎)領導的抗日。由於各地義軍紛紛響應柯鐵虎抗日行動,日本政府在各地亦派駐憲兵隊與守備隊。
馬關條約臺灣割日,日本接收台灣之時,各地均有抗日活動。1895年(明治28年)5月29日,負責接收臺灣的日軍部隊時由北白川宮率領的近衛師部隊三萬餘名兵力,從貢寮澳底登陸,由北往南,掃蕩抗日民兵,史稱乙未戰爭。臺灣方面除了臺灣民主國的抗日集團外,主要有臺灣人民等自發性組成的抗日民兵。1896年(明治29年)2月,派遣憲兵隊與守備隊駐防彰化北斗,6月設「土匪捕虜所」(土匪即抗日份子)。北斗地區規模較大的抗日戰役發生在1896年(明治29年)7月4日,抗日義軍五百餘人攻打北斗守備隊,射殺守備隊長宮永計太。
到了1902年(明治35年),北斗守備隊撤離;1904年(明治37年),憲兵分遣隊於撤離。照片為一名日本憲兵在憲兵分遣隊前留影,拍攝年代為約1900至1904年間,為北斗已知年代最古老的照片。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