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民國108年(2019年),由新北新店居民王凱馨提供,圖中是他的父親王己生參與的創作建築工體與合作工班的紀念照,王己生是早年建築工班的包工頭,所參與的建築工地工程無數,從沒留下任何照片,這個創作型的建築是他退休後,為了在士林官邸建造大型人物造型結構,特地找上居住新北的王己生出山幫忙。王己生出生自台東大武鄉排灣族,民國58年14歲時就離開故鄉來到台北擔任車床學徒,涉足各種塑鐵技術,年紀輕輕就擔任起綁鐵工班工頭,參與新北各處的許多建築工地案件。由於現今工程學科分工細緻,各類執照也清楚,導致新一代的工程工班多無法客制如此特殊且大型的鑄鐵造型結構,只能找過去的工班老師傅協助。1960年代許多來自花東的原住民年輕人因夢想著不同的都市人生而來到新北工作,當時面對大量湧進的城鄉移民人口,加上""以農業養工業""的政策方向,都市的開發人力需求暴漲,鐵工廠和建築工地常是許多年輕原住民城鄉移民的落腳地,從學徒到師父,練就一身的技術與應變功夫,當產業逐步進入分工分科的精細管理後,這些師傅卻已逐漸退休,特殊案件只能拜託退休師傅出山幫忙。
"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