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倒狀(車臧)

口湖牽水狀(車臧)主要的儀式包含了,起狀、牽狀、倒狀和燒狀四個部分。起狀之後,象徵水魂陸續上岸,接受道士團的普施超度,而蚶仔寮和金湖兩地的家戶也會準備豐盛的祭品敬獻給水魂享用。

道長普度完畢,蚶仔寮這邊就會立刻進行倒狀(車臧)的動作──推倒水狀(車臧)送孤之意。通常會由道長或另外兩名道士搭檔進行,一名道士雙手緊握草蓆(即草龍,通常由藺草蓆捲成具彈性的圓形蓆棍,兩端用繩子繫緊,兩端各塞入紙錢),拍打每一支水狀(車臧);另一名道士則不斷吹送「靈角」,一手持七星劍,緊隨之後,割破每一支水狀(車臧)。

倒狀(車臧)儀式結束後,居民就會開始將水狀(車臧)和金紙集中堆置,準備燒狀(車臧)而道士團也準備謝壇送神。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台子村蚶寮126號
  • 地點-縣市區
    雲林縣
  • 撰寫者
    李漢鵬
  • 貢獻者
  • 資料來源
    1、 田野調查口述訪談 2、 黃文博,金湖港牽水狀(車臧)
  • 地點-緯度
    23.5458636
  • 地點-經度
    120.1523226
  • 時間起
    清朝咸豐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清朝咸豐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