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建築為1950年代初期的卑南族祖靈屋,位於今知本天主堂庭園處。
1955年10月8日,知本部落頭目將這片土地賣給白冷會後,近百間祭祀茅屋,在一年內被拆除。卑南族人在1950年代初期開始接觸基督宗教(主要為天主教與基督教長老教會),根據不同部落發展狀況,對於基督宗教接受程度有所不同,當中對於天主教接受程度最高的是知本部落。在與天主教接觸之後,知本部落卑南族人對於祖靈屋信仰的觀念可能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轉變被拆除。
「祖靈屋」對於卑南族而言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祖靈屋(karumaan)是卑南族異於其他原住民的族的重要特徵,「karumaan」轉譯為中文的意思是「真正的家」或「舊家」。祖靈屋被認為是卑南族人過世後靈魂前往的地方,由於祖靈屋與祖先祭祀有相當關聯,而且參與同一祖靈屋的祭祀者通常可以追溯彼此間的親屬關係。除了「祭祀特定祖先」性質的祖靈屋之外,尚有「部落性的」、「家族性的」、「巫師個人的」等不同性質的祖靈屋,而知本為首的「石生系統」部落,因為疾病因素而參與祖靈屋祭祀的情形較其他卑南族部落來得普遍。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