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知本卑南族祖靈屋

知本卑南族祖靈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知本卑南族祖靈屋

照片中建築為1950年代初期的卑南族祖靈屋,位於今知本天主堂庭園處。

1955年10月8日,知本部落頭目將這片土地賣給白冷會後,近百間祭祀茅屋,在一年內被拆除。卑南族人在1950年代初期開始接觸基督宗教(主要為天主教與基督教長老教會),根據不同部落發展狀況,對於基督宗教接受程度有所不同,當中對於天主教接受程度最高的是知本部落。在與天主教接觸之後,知本部落卑南族人對於祖靈屋信仰的觀念可能會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轉變被拆除。

「祖靈屋」對於卑南族而言有什麼重要的意義呢?祖靈屋(karumaan)是卑南族異於其他原住民的族的重要特徵,「karumaan」轉譯為中文的意思是「真正的家」或「舊家」。祖靈屋被認為是卑南族人過世後靈魂前往的地方,由於祖靈屋與祖先祭祀有相當關聯,而且參與同一祖靈屋的祭祀者通常可以追溯彼此間的親屬關係。除了「祭祀特定祖先」性質的祖靈屋之外,尚有「部落性的」、「家族性的」、「巫師個人的」等不同性質的祖靈屋,而知本為首的「石生系統」部落,因為疾病因素而參與祖靈屋祭祀的情形較其他卑南族部落來得普遍。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知本卑南族祖靈屋 / 撰寫者:莫崢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5147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
所在地-地址
臺東縣臺東市知本部落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2.707826
所在地-經度
121.0553633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知本堂區簡史〉 陳文德,《卑南族》,臺北市:三民書局,2010。 陳文德,〈隱藏的神思:神恩復興運動(聖神同禱會)在卑南族天主教發展之研究〉,《考古人類學刊》,第86期,(臺北市:2017),頁139-182。
時間分期
戰後臺灣
撰寫者
莫崢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