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跟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有關的相片,共2張
跟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有關的相片,第1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分為內城岸和外城岸兩處,內城岸位於現今的臺灣高爾夫球場內;而外城岸則分布於現今沙崙海水浴場周邊(新北市淡水區觀海路),留下些許林投等高大岸邊植物。據說當時因為岸邊林投、黃槿等生長於岸邊植物密集是其中一個使法軍無法順利登陸的主要原因。

此一防禦工事係中法戰爭滬尾之戰時,從「水雷營」連結「滬尾礮臺」,並向北延伸經北臺山(今高爾夫球場)諸營壘到大庄埔,以當地的土沙堆積而成的防衛長堤。由於其機能與長城同,其形與堤岸同,因而稱「城岸」。又分為內、外兩條城岸,特別是「水雷營」與「滬尾礮臺」之間的這一段城岸,大約在今礮臺、忠烈祠前與兵營間的榕蔭道路。

大正7年(1918),臺灣總督府選上滬尾礮臺旁的北臺山草埔建造淡水高爾夫球場。礮臺周邊的營壘、城岸、土垣等因而逐漸被破壞。昭和15年(1940),二次大戰時,日軍將滬尾礮臺的巨礮當廢鐵拆除,滬尾礮臺遂成「有壘無礮」的礮臺。滬尾礮臺在進入日治時代以後,礮臺本體仍然保持著清代的形制,而其周邊的營壘、城岸及最外一道土垣則被剷平改變。

現今只留下破碎的片段遺跡分別為:內城岸與外成岸段中的太子宮段、沙崙停車場段、百姓公段、後備學校段。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 撰寫者: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55063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別名
城岸遺蹟
免費進場
是否開放
參考資料
淡水維基館、 https://tamsui.dils.tku.edu.tw/wiki/index.php/清法戰爭滬尾古戰場城岸遺蹟
資料來源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滬尾清法戰爭多領域工作平台-淡水老故事蒐集計畫」
撰寫者
新北市立淡水古蹟博物館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