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共15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2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3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4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5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6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7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8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9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0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1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2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3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7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8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49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0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1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2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3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4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5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6張
跟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有關的相片,第157張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

《三國志演義》,臺中瑞成書局發行,鉛印本出版年代不詳,此版本雖未載明著作者,但據《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著錄,為「後學羅本貫中編次」,羅本字貫中,元末明初人,成書於明代[1]封面書題「三國志演義」,書肩作「孔明借箭」。目錄前書題「孔明借箭」,30回,153頁。正文前書題「一才子第二集孔明借箭」。正文後有一頁〈本局精印七彩封面通俗小說目錄之二〉。小說描述劉備三顧茅廬得諸葛孔明相助、赤壁之戰大敗曹操、諸葛亮三氣死周瑜等情節。

封面繪在波濤洶湧的江面上,好幾艘船前放置了許多草人,而在遠方的高台上,有不可勝數的箭朝船上射去,但是在船上的人卻從容不迫,悠閒地小酌。此乃小說第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獻密計黃蓋受刑〉中,孔明向魯肅說:「望子敬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皆用青布為幔,各束草千餘個,分布兩邊。吾別有妙用。第三日包管有十萬隻箭。」(頁78),孔明藉此奇謀,接近曹操的水寨將船擺開,並差人在船上擂鼓吶喊,笑曰:「吾料曹操於重霧中必不敢出。吾等只顧酌酒取樂,待霧散便回」。果不其然,曹操見此狀:「操傳令曰:『重霧迷江,彼軍忽至,必有埋伏,切不可輕動。可撥水軍弓弩手亂箭射之。』,又差人往旱寨內喚張遼、徐晃,各帶弓弩手三千,火速到江邊助射。比及號令到來,毛玠、于禁怕南軍搶入水寨,已差弓弩手在寨前放箭;少頃,旱寨內弓弩手亦到,約一萬餘人,盡皆向江中放箭,箭如雨發。」(頁79),係孔明出奇招,運用草人取得十萬餘枝箭的情景。


[1] 江蘇省社科院明清小說研究中心、江蘇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9902月),頁36-43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三國志演義(孔明借箭) / 撰寫者:柯榮三、陳曉莉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Object&id=550622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藝術與人文
建檔單位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副標題
《三國志演義》第二集
撰寫者
柯榮三、陳曉莉
創作者
羅貫中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民國/戰後時期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出版者
臺中瑞成書局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