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拍攝於2017年(民國106年)12月,位於彰化縣芬園鄉嘉東社區。彰化縣芬園鄉的地名是由種植菸業得名,傳清朝年間開始有人種植菸草,但當時所種植菸草,可能並非一般人常抽香菸的菸草,而是鴉片煙,也就是罌粟(或稱阿芙蓉或合敷融),因為當地有許多「菸仔園」,「菸」字閩南語發音和「芬」相同,久了之後就變成了「芬園」鄉名。芬園鄉農民在兩期稻作收割後種植菸草增加收益,芬園鄉早期種植菸葉面積達130甲,也有菸樓群坐落於其間。
菸草相較水稻、果樹難照顧,因為播種、剪花、採收仍需靠人工,每年中秋之後開始種,需要90天的生長期,12月底採收菸葉,之後送進烘焙室,烘烤好的菸葉放置儲藏室,隔年3、4月繳售給菸酒公賣局。而菸草品質如同茶葉有分等級,由「驗菸官」鑑定菸葉買賣價錢,金黃色澤的煙葉品質佳,因此烘焙技術相當重要。
1981年(民國70年)代政府開放洋菸進口,種菸面積逐漸被迫縮減,加上健康意識抬頭,吸菸者減少,政府鼓勵菸農廢耕,也請農業單位輔導轉作;2002年(民國91年)台灣加入WTO之後,為降低成本,台灣菸酒公司不斷減少本土菸葉的收購量。2017年(民國106年)6月起,台灣菸酒公司終止保價收購本土菸葉,台灣的菸葉產業正式走入歷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