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竹火籠

竹火籠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火囪(大埔腔客語:fo^ cung+是東勢客家話,閩南語稱火籠,火囪是早期一種以竹篾編製成的取暖用器具,天寒時,夾取炭火放入火囪裡的陶缽內,將火囪放置在腳邊取暖,藉著陶缽內的炭火散發出的溫熱來暖和身體。


東勢火囪呈圓筒狀,重約0.9公斤,使用桂竹、烏葉竹、麻竹等三種竹材編製,結構上可分爐耳(提手)、爐口、爐身、爐腳(火囪腳)及缽(小陶甕)等部份,提手方便火囪攜帶及移動;火囪除是冬天裡的暖爐外,也可當烘爐使用,往昔若遇雨季,氣候潮濕衣服曬不乾,會取用火囪來烘乾衣服,在火囪上面覆蓋一個較寬大的竹編籠子(如雞籠),將衣服、嬰兒布尿布等舖放在籠子上,利用火囪內的炭火溫度來烘乾衣服。


東勢石城曾經是臺灣竹編火囪的重要產地,是行銷全省著名的石城火囪,1960~1970年代民國50~60年代,石城年產10餘萬個火囪,是竹編火囪的全盛時期,後來家戶大都改用瓦斯,很少使用火炭,加上懷爐、暖氣機等的發明,以火囪暖身遂走入歷史。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社會與政治,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臺中市大甲河聚落文化發展協會
別名
火囪
撰寫者
顧志莉
貢獻者
工藝品創作者
劉任城

照片提供者
林建緜
創作者
數位物件創作者:林建緜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20/07/13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尺寸
(直徑)24公分×29公分
材質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