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漁獲加工用具:軟捲

漁獲加工用具:軟捲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OGDL

漁獲加工用具:軟捲

軟捲,為竹編製品,是曬製生熟蝦皮時所用,依照個人所需,可編織大小尺寸。為了保有柔軟度,整張軟捲以細薄竹篾編織,呈現Z字型的編紋。為了增強結構,其頭尾兩端由兩支粗竹棍支撐。使用軟捲時,一人收拉其中一邊的粗竹竿即可操作,且鋪有蝦皮的軟捲可以輕易地捲起,直接倒入籮筐或竹籃中。

軟捲是漁家漁獲加工常用的編織品之一,與竹蓆同為曝曬蝦皮時使用。在馬祖的傳統漁業社會中,主要到中國購買或向地方的竹編師傅所購置。編織時,須將竹篾削薄,以增添柔軟度,使其可像草蓆一樣捲起。相較於竹蓆,軟捲相對柔軟而容易調整,且不受限於曝曬場地的空間大小,因而受漁家的喜愛較常使用。另一差異在於編織製作竹蓆時會有縫隙,在蝦皮曝曬時利於風的穿透,達到風乾的效果,而軟捲的編織製作則無縫隙,整張相對密實,因而漁家在使用軟捲曝曬蝦皮時,傾向日照來使蝦皮乾燥。

曝曬蝦皮時,須將軟捲鋪放在空地上,再將生或煮熟的蝦皮倒入其上。運用笆笌平鋪均勻,減少曝曬時間。一次的曝曬時間約兩到三個小時,期間需適時翻攪蝦皮,早年漁家也會利用假日將蝦皮曝曬於學校操場上。軟捲除了容易捲起存放外,其整體也比竹蓆輕,因此漁家曝曬時若是遇有強風,則需在軟捲四邊壓上大石或是重物,防止軟捲隨風吹走。

照片中的軟捲為縮小示意模型,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村的橋仔漁村展示館中。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產業與經濟
建檔單位連江縣政府文化處
撰寫者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博物館研究所
創作者
馬祖人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