畚箕,為竹編製品。主要適用於各類漁貨剷裝與運送,為了增加提拿的便利性,地方漁民會在畚箕兩側加裝竹編提把。
為竹篾所編織,其經緯主要呈十字型,且底部為圓弧狀,故無法完整貼齊於地面或使用的檯面上。在馬祖傳統漁業社會中,地方上有專門編織製作的師傅製作販售,其大小為了增進蝦皮烹煮的作業速度,可承裝的容量約二十五斤左右。地方上除了此種類型的畚箕外,會依據其所盛裝的特定對象,而調整其形態,以利漁獲處理作業順暢,例如用來協助蝦皮烹煮調味的鹽巴畚箕、盛裝紫菜的紫菜畚箕。
在馬祖傳統社會中,漁民在加工漁獲時經常使用,尤其在烹煮蝦皮時,畚箕是相當重要的工具。烹煮蝦皮時常為了趕鮮,會以能加速作業來思考工具的設計。為配合蝦皮鼎可烹煮大小,一鍋蝦皮鼎可煮兩個畚箕容量的鮮蝦皮,約五十斤左右,並在烹煮蝦皮的水中加入兩個鹽畚箕的鹽巴,約五至七斤鹽巴,由此可見,漁民透過畚箕的製作與設計,減少了秤斤論兩的時間。由此比例可煮出鹹蝦皮。鹹蝦皮不僅美觀,也利於保存。鹽巴比例若是減少,所煮出的蝦皮為淡蝦皮,其肉質易萎縮,保存更是不易。
照片中的竹畚箕現存於北竿鄉橋仔村的橋仔漁村展示館中。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