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Kaadaadaan(電光)傳統飲食記憶_豬血肉湯(Irang nodiyong或 misasirawan a tefo)

Kaadaadaan(電光)傳統飲食記憶_豬血肉湯(Irang nodiyong或 misasirawan a tefo)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Kaadaadaan(電光)傳統飲食記憶_豬血肉湯(Irang nodiyong或 misasirawan a tefo)

        這是電光阿美族部落在每年8月進行malikuda(年祭)籌備工作時會有的傳統飲食。這道傳統料理在本部落實際上並無明確的中文或族語名稱。至於現代人所稱「血肉模糊湯」這個名詞,據頭目張萬生的說法,推測是從鹿野永安部落傳過來的。由於這道料理本身除了豬肉外,最重要的靈魂食物是豬血。因此他總記得老人家如果沒有看到這道菜出現時,就會說「misasirawan a tefo」 (怎麼沒有豬血),來指稱這道料理,或是會很直接的說「 Irang nodiyong」(豬血),直譯也就是豬血湯的意思。


      年祭才會有的豬血肉湯充份展現了阿美族年齡階級的豬肉分食文化。年齡階級是阿美族部落社會運作的主體,也是社會凝聚力的重心。目前電光最主要的祭典為一年一度8月份的malikuda(年祭)和mikesi(河祭),皆由年齡階級來執行。年祭前一晚通常舉行pacala'(祈福儀式),除了祭品本身,亦會將貴重的豬頭Fungun(上顎)及Cala'(下顎)贈予本部落最年長的兩位耆老。而豬隻的其他部位如豬頭肉、豬肉將會均勻切塊,務必一定要分享給部落每一個人,剩下的內臟及豬血則料理作為豬血肉湯共享。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族群與語言
建檔單位財團法人東台灣研究會文化藝術基金會
撰寫者
涂裕苓、吳紀昀、林慧珍
創作者
報導人:張萬生 (現任頭目,曾在民國77年擔任豐年祭總務組)
時間資訊
採訪時間
2019/08/08
媒體類型
照片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