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2011年二結王公過火「掠童乩」

2011年二結王公過火「掠童乩」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2011年二結王公過火「掠童乩」

「二結王公過火」是宜蘭縣民俗,在每年三王公聖誕日舊曆11月15日時舉辦的祭典儀式,整個儀式過程中以「掠童乩」與「過炭火」最為重要。臺灣傳統民間信仰中,神祇經常選擇自己的乩童或乩身,二結王公廟三王公的乩童,則是每年舉行王公過火前,王公到村子裡頭去抓自己的乩身,即所謂抓「生童」或「生乩」;抓到乩童後,乩童就會起乩,然後操練法寶,以兩根長銅針,一邊一根由嘴邊穿過去以嘴咬著;乩童站在王公輦轎上,手持令旗與七星劍,由民眾與陣頭開路,護送王公與新乩童回到廟裡。其後因生童難覓,改為「王公收義子」的方式替代,以王公所收義子為固定乩童。雖然乩童固定下來,但每年三王公聖誕時,仍會舉行「掠童乩」,乩童會找一處地方躲起來,三王公輦轎則會依其靈通很快地找到乩童,王公輦轎與乩童再一起回到王公廟,準備進行接下來的過火儀式。二結王公過火在2011年經宜蘭縣政府公告登錄為宜蘭縣民俗。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2011年二結王公過火「掠童乩」 / 撰寫者:林鴻文/蔡明志 / 描述文字授權:CC BY 3.0 TW + /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512824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宜蘭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林鴻文/蔡明志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