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竹山鎮中崎里沉潭巷的聖義廟,當地稱「紅旗公廟」,廟內祭祀一塊石碑「紅旗公路香位」,以及光緒年間的捕快蘇阿乖立姿神像,神像身著戎裝手持火銃,此為全臺唯一的手持步槍的神明─「聖義元帥」紅旗公廟,位在竹山鎮中崎里沉潭巷旁斜坡,廟前面對林內鄉觸口山,景緻樸拙優美。
相傳聖義元帥原是清朝光緒年間雲林縣的一位捕快,姓蘇名阿乖,在一次圍剿出沒在林圯埔(今竹山)一帶土匪的戰鬥中,身受重傷不治,部屬共36人全數殉職,地方人士將眾義士遺骸合葬於目前廟後方的樹下。
據說多年來每到午夜,常有飄忽如一面紅旗的火光出現,照得夜空一片亮紅,村民常見此景,乃刻石碑「紅旗公祿香位」膜拜,隨後就有「紅旗公」神跡靈驗的傳聞,此後常保佑村民五穀豐收或尋找失物,最後有村民感恩而興建廟宇享受香火,此時還未雕塑金尊。至1949年農曆8月,「紅旗公」降乩指示雕刻金身,並指示神像手中要持火銃(槍),村民照辦,從此更加顯化靈驗。1979年農曆11月19日再度降乩指示,紅旗公苦心修為已經得道,奉玉皇大帝賜封為「聖義元帥」,廟號為「聖義廟」。
清代的補快一職約等於現今的刑事組長,因此常有刑事人員在辦案膠著時會來求助,尤其是在尋找失竊車輛的方面,不少遺失的車主向紅旗公祈求後都能順利找回,如今廟埕兩側的公告欄貼滿百多張的失而復得的失車照片,更顯出「紅旗公」的法力無邊。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