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潮》,綜合性雜誌,1976 年2 月 28 日由夏潮雜誌社創刊,發行人為鄭武政。共出刊 35 期,1979年 2 月被查禁後停刊。在第1卷第4期〈致讀者書〉提到出版宗旨為「從理性與感性兩方面去探討中國的社會、文化與鄉土,並且重新肯定他們存在的價值和意義」,藉由梳理歷史、日治時期文學和深入當代社會議題,《夏潮》影響鄉土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的發展。
第3卷第1期文藝類有紀念抗戰四十年詩選,收錄巫永福〈祖國〉、恒夫〈信鴿〉和趙天儀〈蓖麻與蝸牛〉、許南村〈臺灣畫界年卅來的初春──序謝里法「跟阿笠談美術」〉、林梵與林邊〈楊逵早年畫像〉、呂紹昌翻譯非裔美籍勞工小說〈方法與手段〉、劉竹音〈耕莘影劇社走了現實的一大步──評「望你早歸」的演出〉、李寬木〈冷戰年代中西歐知識份子的窘境──談卡謬的思想概念(三)〉;社會議題有高橋龜吉〈日本經濟的發展與臺灣經濟任務的變化〉、黃潮州〈黑色的怒吼──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簡史(二)〉、楊靑矗評《風雨之聲》的〈為許信良歸類〉、蕭國和〈論臺灣農村拼裝車輛的存廢與課稅問題〉、金靖仁〈與國中生談國中就業輔導〉;歷史鄉土有黃師樵〈日據時代臺灣工人運動史(三)〉、〈臺灣史料選讀:抗戰時期臺灣兩大革命團體成立宣言〉。
交大亞太文化研究所《夏潮》雜誌清單:http://apcsleftmgz.blogspot.com/p/blog-page_90.html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