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縣成功鎮是臺東發展極早的漁港與漁業重鎮,其住民也是從西部(屏東等縣)遷徙而來,亦為漁民遷徙市鎮。自1918年(大正7年)開始,便有來自綠島的移民,遷移至成功基翬漁港南側定居。1930年(昭和5年),來自屏東恆春的移民,遷移至基翬漁港北側居住,與綠島的居民面對而居。當時移民至此的綠島人及恆春人,生活困苦,物資缺乏,便就地取材撿咾咕石來推砌房屋。
成功鎮漁村內,咾咕厝的蹤跡所剩無幾。2003年(民國92年)在三仙里內,只尋得三間咾咕厝。其中一間的屋主李明清表示,約三十五前基翬路拓寬後,另在原址建造樓房居住,原來的咾咕厝便作為倉庫使用。另外兩間咾咕厝仍在使用中,但屋主都以水泥粉刷整修過,從外觀已看不出當時咾咕厝的原貌。其中一位屋主許明玉表示,咾咕厝每到夏季,便有蟲蛇進入屋內侵擾,故以水泥將牆面粉刷,填滿縫穴。雖從外牆已看不出咾咕石的樣貌,但厚達45公分的咾咕石牆,還是顯得十分特殊。
咾咕厝成了港口漁村的生活樣貌,也展現當時移民至此地生活的困苦與艱辛。整條東海岸僅存的三間咾咕厝,訴說著當時移民至成功漁港的遷移歷史,以及時代留下的傳統記憶。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