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照片攝於1965年3月,其中左一的彭海曼神父(Rev. Hermann Brun, SMB)、左二的林若瑟神父(Rev. Josef Lenherr, SMB),以及右一的史泰南神父(Rev. Dominik Steiner, SMB)齊聚在長濱天主堂聽當地人唱阿美族的傳統歌曲。而彭海曼神父前方的機器是當時最新式的錄音機,並用此機器紀錄當地人的歌聲。
林若瑟神父為音樂、民俗學以及禮儀學家,此次奉派來臺東,是因梵二大公會議後教廷要求教會本地化,故林若瑟神父來臺東協助製作本地化聖歌。林神父在臺東東海岸採集當地阿美族的歌謠,教授八位傳教員們記譜技巧,並讓傳教員們則持小型錄音機,隨時記錄原住民歌謠,以用作聖歌的基礎歌曲,這也是林神父本身不作曲的原因-保留當地傳統歌謠,使聖歌本地化。
在製作阿美族語的聖歌前,彭海曼神父與林若瑟神父先將讚美歌的歌詞翻譯為阿美族語,再請傳教員們選出合適的阿美族歌謠,將讚美歌的阿美語歌詞與阿美族歌謠結合,比如〈讚美歌64〉,便使用豐濱阿美族收穫祭舞蹈的歌謠,作為該聖歌的歌曲;而後集結眾多聖歌,匯集成阿美族的聖歌本,1975年11月出版的阿美族聖歌集《Hmeken ita ko Wama》,便是在彭海曼神父與傳教員們的努力下編輯而成的。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