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惠霖神父(Rev. Urich Scherer, SMB)1934年7月13日生於瑞士蘇黎世,從小在天主教家庭成長,嚮往教會工作,爾後進入白冷會大修道院就讀,1955年加入白冷會,於1961年晉鐸神父。于神父於1963年來到臺灣,在新竹華語學校學了一年閩南語後,前往臺東長濱擔任副本堂神父,負責閩南族群的傳教。剛開始于神父的臺語並不流暢,常常鬧笑話,例如把「天堂」說成「天蓬」(臺語)。1966年因應瑞士總會要求,返國以社會同理心和慕道為宗旨推廣教會工作,1971年再度來台,先到臺中瑪利諾會語言學校,學了兩年中文和閩南語。1974年,于神父返回臺東,先後任寶桑堂區的副本堂與本堂,並於1984年之前兼蘭嶼堂區本堂。2008年,于神父結束在臺傳教工作返回瑞士。2020年12月31日,于惠霖神父逝世於瑞士。
1975年,于神父到蘭嶼旅行時,曾赴教堂舉行彌撒,被教友們注意到他在個性與神情上與紀守常神父相近,遂邀請他前往蘭嶼兼任堂區本堂。在蘭嶼,于神父和當地人一起生活,以芋頭、地瓜、飛魚為三餐食物。于神父曾感嘆,國語政策的推動,使年輕一代逐漸脫離母語,加上物質上的誘惑,達悟族傳統文化也逐步流失。
1980年,于神父來到高雄堂區,而此處漢人與原住民顯得相當不睦,在于神父努力下大有改善。
幽默是于神父給人的最大印象,在回瑞士的惜別會上,教友依依不捨,要神父記得再回來小港,于神父雖然動容但卻仍持幽默的說:「我可以確定的告訴大家,明天絕不會回來。」2020年12月31日,于惠霖神父逝世於瑞士,最後在病榻的他仍說著閩南語,哼著燒肉粽這首臺灣歌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