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農曆書關於節氣記載:「驚蟄,雷鳴動,蟄蟲皆震起而出,故名驚蟄。」其所記載者便是立春後節氣漸暖,而春雷乍響,驚醒因冬眠而蟄伏於大地的生命,而在文學上則取其萬物初醒的意涵。於楊英風先生《驚蟄》一作中便是以萬物乍醒作為表現意向,在幾許金黃線條的呼喚下,騷動的綠色背景宛如立春後甦醒於宇宙間的萬物。世界因為萬物的甦醒而能量乍現,而自然從而運轉。將驚蟄在春雷作響後,生命處於動而未動靈動的瞬間表現的恰到好處。而此作綠色色塊的構圖留白表現著沉靜的畫面意向,金黃線條畫龍點睛般的佈置勾起畫面的動勢,體現著靜而後動的東方美學意境。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