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元神

元神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中醫重要經典《黃帝內經》,記載人降生所需要的條件是:「以母為基,以父為楯,失神者死,得神者生。」意思是說,除了父母提供的遺傳物質條件,「神」是人生存的關鍵。東漢的許慎在《說文解字》中,用「始」來解釋「元」這個字,有起始、最初的意思;許慎對「神」的解釋是:「天神,引出萬物者也」,萬物因「神」而展露生命跡象。這裡的「神」主要是指精神、神識、意志的意思。

 

而「元神」一詞,有魂神、魂魄之意。宋代類書《太平御覽》抄錄《遁甲開山圖》的話:「有巨靈者,遍得元神之道,故與元氣一時生混沌。」明代小說《西遊記》裡,唐僧師徒四人在五觀莊遇劫,鎮元仙準備把孫行者放進油鍋炸,孫行者悄悄使用法術,把石獅子變成自己的形貌,然後自己「出了元神」,躍上雲端,遠遠地看著石獅變成的孫行者被油鍋炸,思索對策。

 

由此可知,軀體(形)和神志(神)結合才能維持生命,當元神離開,即使身軀毀壞,生命還是存在的。也正因如此,臺灣民眾有參與道教儀式的傳統習俗,「以求元神光彩」的觀念。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元神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台灣中醫藥醫療文化保存推廣計劃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Invisible&id=508915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台灣中醫藥醫療文化保存推廣計劃執行團隊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