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嘉慶年間的舉人楊啟元曾撰文論螺石產地及材質,在〈東螺溪硯石記〉中提及:「彰之南四十里有溪焉。源出內山,由水沙連下分四支,最北為東螺溪,溪產異石,可裁為硯, 色青而元,質潤而粟。有金砂、銀砂、水波紋各種,亞於端溪之石。然多雜於沙礫之中,匿於泥塗之內,非明而擇之不能見;一若披沙而揀金者。」此段文字,雖寥寥百餘字,除開宗明義,首先拈出產硯石溪流為清代濁水溪以及下游之虎尾溪、東螺溪、西螺溪等,與今日螺溪硯石產地大致相符。
楊啟元對於硯石的形容是:「色青而元,質潤而粟。有金砂、銀砂、水波紋各種,亞於端溪之石。」首句「色青而元」,是指顏色;青,以臺語發音,為綠色之意。元,同玄,清代避康熙帝諱,以元字代玄字,玄為黑色之意。以今螺溪硯石材驗之,綠色、黑色,的確為主流顏色,其他尚有赭紅、土黃、灰白者,或顏色相混的斑斕石紋。
螺溪石硯,細緻滑潤、貯水不易乾,為挑選適合的螺溪石作為硯臺,必須先確認石頭的品質,品質好壞的判斷,可從石頭本身觀察,如觀察石頭表面石皮、石脈肌理、形狀等。另外使用雕刻刀,刮磨石頭表面,觀察刮磨出的是否有白色柔細粉末產生,刀銼之處,石面光滑細密,無粗糙顆粒,且無其他雜質,此為質地良好的螺溪石。
螺溪石的硬度大約在3-4度左右。貯水不易乾,螺溪石密度有2.7克/立方公分,表面結構粒子細如粉末,堅硬如鐵,吸水率低,故能長時間貯水而不易乾。以及擁有優良的發墨性,主要在於其表面紋理針芒,使其有良好的發墨。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