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天醫

天醫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唐代馬總編撰《意林》一書,摘錄東漢仲長統《昌言》中的句子:「知言而不能行謂之疾。此疾雖有天醫,莫能治也。」用「天醫」形容醫術高明者。明代小說《封神演義》裡,「天醫星」是錢寶,為八萬四千位星神之一。明代永樂、正統年間,皇帝命道士編纂《道藏》,收錄眾多道教經典,例如晉代顏幼明在《靈棋本章正經》的注釋中,說道:「司命者,天醫也。」認為天醫掌管人的生死。

 

又如《正一法文經章官品》卷1記載,「玉女」與天醫一起進入病患的臟腑、關節,「行神布炁,典治痛處」。到唐末道士杜光庭編纂的《太上宣慈助化章》時,天醫和治病功曹等,都是道教徒上章祈請,請來祛病延壽的神靈。

 

兩宋時,亡魂通過天醫治療,重獲一個完好、乾淨的身體「全形」,是煉度儀式的重要環節,例如南宋道士寧全真在《上清靈寶大法》中,「天醫院」是亡者受煉前的歷程。宋元時,《靈寶領教濟度金書》中,「天醫星」是天上的醫管部門,神農氏、扁鵲、華陀、孫思邈等皆其中成員,治病的天醫分為風科、大方脈、眼科、產科、小兒科、外科、耳鼻科、口齒科、傷折科、金簇科、砭爇科、瘡腫科、書禁科等十三科。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天醫 / 撰寫者: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台灣中醫藥醫療文化保存推廣計劃執行團隊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eople&id=508787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民俗與宗教
建檔單位衛生福利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生年月日/時期
南北朝/臺灣史前的金屬器時代(如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
國籍
中國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台灣中醫藥醫療文化保存推廣計劃執行團隊
卒年月日/時期
南北朝/臺灣史前的金屬器時代(如十三行文化、蔦松文化、靜浦文化…)
性別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