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是臺南大觀音亭正殿的神龕。
大觀音亭建於1647-1683年間(南明永曆年間),神龕最裡面、最靠牆者即為主祀的神明,大觀音亭主祀神為觀音佛祖,戴著金色頭冠,後有金色圓形頭光。祂前方的女神是斗姥天尊,為道教神祇,最靠近頭部的兩隻手,分別捧持日、月,其他手臂各持木魚、蓮花、法輪等不同的法器。斗姥天尊前方,是手捧淨瓶,站立姿態的觀音。
觀音菩薩出自佛教的典故,例如《妙法蓮華經》的〈普門品〉記載,當人遭受苦難,只要誠心念誦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獲得幫助;民國初年的高僧印光法師在〈復鄧伯誠書〉說過:「若病苦至劇,不能忍受者,當于朝暮念佛回向外,專心致志,念南無觀世音菩薩。觀音現身塵刹,尋聲救苦。人當危急之際,若能持誦禮拜,無不隨感而應,即垂慈佑,令脫苦惱而獲安樂也。」根據感應錄的記載,舉凡水火、刀兵、疾病,觀音菩薩經常「聞聲救苦」,「千處祈求千處應」,所以在東亞民間普遍受到崇拜,且在大乘佛教的圖像、造型也有很多變化。神龕桌上合祀斗姥天尊像,以及觀音被稱為「觀音佛祖」(而非觀音菩薩),含有濃厚民間信仰的元素。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