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三重先嗇宮大門石刻

三重先嗇宮建立於1755年(清乾隆20年),「先嗇」的意思為「八臘」之首、就是農神之首–神農大帝,「嗇」就是農業事務的意思。


古代有所謂的「八臘之祭」,祭拜的對象就是八種農事之神,所以每逢農事完成的時候,都有「祭八臘」的宗教儀式。而三重先嗇宮所祭祀的主神,也正是在臺灣傳統民間信仰中,掌管農事和醫療的神農大帝。


三重先嗇宮的大門(三川門)上,平均分布著四塊圓形石刻,分別為四種動物:蝦、龜、魚、鱟,根據廟中服務人員的說明,當地耆老曾說,這四種動物所代表的意思,用閩南語來發音就是「氣喘會好」的諧音,據說先嗇宮在很早以前,曾有過一種治療氣喘的藥方,十分靈驗,當地許多罹患氣喘症的先民們都曾經身受其惠,但可惜的是這個藥方已經失傳,只能透過大門上的石刻,來闡述這個有趣的歷史故事。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臺灣中醫藥醫療文化記憶保存推廣計畫執行團隊
  • 創作者
    不明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