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拍攝於臺南祀典興濟宮,農曆六月虎爺神誕活動之前。興濟宮主祀保生大帝,建於1647-1683年間(南明永曆年間),此尊虎爺坐像平常供奉在正殿神桌旁較低的檯子上。
一般廟宇的虎爺,多半奉祀在神龕底下,有時是四腳踏在地面的立像。相對而言,興濟宮虎爺形體較大,每年農曆六月虎爺神誕之前,廟方會在正殿擺放供桌,特別將虎爺挪至中央供人奉祀祭拜。依據1950年(民國39年)林學周先生發表的〈臺灣宗教沿革志〉一文記載,虎爺不但被安祀在神桌下,還能「治小兒腫物毒症」。今日還流傳虎爺專治腮腺炎的說法。
漢人傳統典籍雖然找不到直接的依據,但臺灣傳說「腮腺炎」俗稱「豬頭皮」,虎能咬豬,所以能克治「豬頭皮」這種病。當地耆老告知,小時候聽過「用水抹在虎爺的腮,讓水滴下來用碗接住,再將接到的水,抹在得腮腺炎小孩的臉上就可以了」。特寫照片中,虎爺的下巴微抬,強調貓科動物的生物特性,神像的這個部位特別有光澤,與信徒經常用手碰觸此處以求療癒有關。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